景德鎮(zhèn)藝術(shù)職業(yè)大學的學生朱益翔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

來源:  江南都市報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5年07月30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肖琳琪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9110

  江南都市報訊 周澤涵、全媒體記者段萍攝影報道:“工作可以再找,生命只有一次。能救人一命,晚幾個月工作完全值得。”景德鎮(zhèn)藝術(shù)職業(yè)大學自動化專業(yè)25屆畢業(yè)生朱益翔說。7月24日,在江西省人民醫(yī)院的造血干細胞采集室,朱益翔安靜地躺在病床上,為一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兒捐獻造血干細胞。

  ▲ 中間為朱益祥。

  2023年,在一次獻血活動中,朱益翔登記加入了中華骨髓庫。彼時他未曾料到,這顆深埋的種子終會發(fā)芽?,F(xiàn)在配型成功,他要去履行這份承諾。

  今年4月,正值畢業(yè)求職的關(guān)鍵時期,朱益翔接到了輔導(dǎo)員的電話,詢問他的就業(yè)情況。朱益翔在電話里解釋道,“我接到了通知,我的造血干細胞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了,需要準備捐獻。”

  在家人和老師的支持下,他全身心地投入捐獻的準備工作中,調(diào)整作息、加強鍛煉,確保身體達到最佳狀態(tài)。為了將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,他連續(xù)5天接受了9針動員劑注射。這些針劑給他帶來明顯的身體反應(yīng)——低燒和骨痛。采集過程中,朱益翔的狀態(tài)平靜且放松。“想到能救一個孩子,這點痛算不了什么”,當被問及感受時,他坦言身體還有一些酸脹感。看著血液通過儀器循環(huán),想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,朱益翔臉上一直掛著淡淡的笑容。

  “工作可以再找,生命只有一次。能救人一命,晚幾個月工作完全值得。”約十萬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,意味著一名血液病患者重獲新生的希望就寄托在自己身上,這份抉擇已非“勇氣”二字可以盡述。

  采集持續(xù)了幾個小時,那袋承載著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細胞懸液被小心翼翼地封裝,隨后被送往患者所在醫(yī)院。朱益翔微笑著說:“我只是做了一件應(yīng)該做、也值得做的事。”

  值班編輯:傅藍天

  值班審核:周艷華

  值班編委:朱曉暉



一鍵分享